2024新澳门原料网点站
构建专业化担保机制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01     作者:金融时报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量:1394   分享到:

  本报记者胡萍今年8月末,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建立专业化担保机制等措施支持绿色信贷发展,这对我国融资担保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实践中,融资担保公司通过创新担保机制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中进行了有益尝试。

  建立专业化担保机制,支持绿色金融发展,这对融资担保机构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发展绿色金融的当下,中小微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公司董事长段宏伟。

  记者:您认为绿色金融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理解融资担保公司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

  段宏伟:绿色金融的核心是对金融供给侧进行的一种结构性改革,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金融机构为绿色经济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并降低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客户的依赖,主动控制压缩对这些客户的信贷投放,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发展,最终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二是支持金融机构为绿色经济领域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民间投资。

  融资担保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融资担保公司承担着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绿色担保服务”的使命。特别是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作为政府的有形之手,需要按照国家绿色金融政策导向,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绿色担保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有能力、有机会投资、运营绿色经济领域的项目或是作为分包商、供应商等参与进去分享绿色经济发展机遇,促进中小微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可持续发展。

  记者:关于专业化担保机制,您认为指的是什么?

  段宏伟:关于专业化担保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并建立担保业务风险补偿机制等配套扶持政策和考核机制,要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有力的专业担保机构服务体系支撑。二是融资担保公司要按照专业化模式运作,培育专业的人才团队,建立专业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根据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不断创新融资担保产品,并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以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的发展经验为例:多年来,中关村管委会高度重视发展科技担保,通过设立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出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小微企业担保融资支持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瞪羚计划”、“展翼计划”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最终在中关村建立了一套能够实现产业和金融有效结合的专业科技担保服务体系。现在在中关村,通过中关村科技担保提供的政策性担保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不但可以享受到较低的贷款利率和优惠担保费率,还可以享受到政府融资补贴,这样既解决了融资难、又解决了融资贵,最终有力促进中关村成为全国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洼地。

  记者:对于中小微企业,在当下发展绿色金融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段宏伟:发展绿色金融,带给中小微企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从不同企业的角度来看:一是对从事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业务的中小微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很多是民营企业,并且一些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普惠绿色担保等绿色金融服务的助力下,这些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企业在投资、运营、参与有关绿色项目等领域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市场机会进一步增加;企业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抓住机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对存在能耗、排放等环保指标不达标的中小微企业,在绿色金融支持下,通过升级技术设备、增加环保设备投入等,有助于企业发展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不转型发展有可能被加速淘汰,转型发展则需要大量投资,这将会带来较大的资金和盈利压力并存在失败风险。

  记者:风控是融资担保的生命线,创新与风险的关系如何把控?

  段宏伟:融资担保业务风险高、收益低,缺少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因此,要平衡担保机制创新与风险的关系,核心是要平衡融资担保业务的风险与收益。为此,融资担保机构需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努力实现担保业务收益与风险的平衡,要积极开展保投联动业务,通过对担保的一些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微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担保换期权、担保换收益权等,在承担企业风险的同时,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红利。二是做好融资担保业务与为企业提供的其他综合性服务的平衡,要积极借鉴互联网企业的客户价值思维模式,以融资担保业务为核心和获客渠道,积极探索为客户提供非融资担保服务、咨询等增值性服务,努力扩大公司的收入来源。三是把握好服务中小微企业与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在积极开展担保业务同时,要控制好风险,努力使担保代偿率维持在能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水平。(信息来源:2016年10月29日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