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王蓓蓓)“2018中国融资租赁发展论坛”近日在厦门召开。会上,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会长杨钢发表主题演讲,回顾了融资租赁行业走过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融资租赁行业面临的风险与主要成因,勾勒出融资租赁行业未来转型与发展的方向。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现在,融资租赁已经在中国发展了三十多年。三十年间,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发展动力早期是引进外资和设备,过去十年是出租人为了快速扩大资产规模,展望未来将更多是促进实体企业销售和为用户管理资产投资风险。同时,融资租赁业服务的目标市场也将发生实质性改变。从目前的央企、国企、地方政府、上市公司,将扩展到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需求的中小微市场。融资租赁行业始终在摸索中前行,在坚守中发展。
然而,行业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与挑战也如影随形。
第一,一些租赁公司的风险累积已经达到临界点。这个风险既包括近期“网红项目”带来的潜在坏账损失,更包括融资租赁企业难以突破在爆发式增长后到达的管理瓶颈。
第二,融资租赁产品和公司管理体系高度“信贷化”。租赁产品的创造的核心是基于租赁标的资产现金流对于“本金、利息、余值”的全覆盖,这也是租赁相较于信贷的实质性区别。一旦缺乏这样的区别,必将束缚融资租赁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三,行业“跟风”现象突出。近年来,随着行业内部交流和学习的加强,一些风险识别能力较弱或者经验较少的企业,更多地采取了跟随“行业标杆企业”的策略,疏于对自身能力的建设,多家公司同时卷入“网红项目”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风险的外包”的策略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融资租赁行业风险的质变促使租赁企业转型成为必然。转型也是从“同质化”向“差异化”迈进的过程。
首先,要把促进实体企业销售摆在首要位置。很多实体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银行借贷等外部输血的手段弥补应收、应付账款造成的资金流动性问题,这种间接和被动管理流动性的方式忽略了实体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利用资本市场试图弥补经营流动性的努力无异于舍本求末,融资租赁业务资金和资产风险管控能力是解决实体企业采购和销售中应收应付款问题非常有效的工具,也是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初心”。
其次,要把租赁资产价值放在核心位置。融资租赁企业应重视基于租赁资产的高附加价值产品。产品的设计从完全基于信用向资产金融的转变将提高融资租赁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要采取高效、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面向清晰定义的目标市场,通过稳定的业务渠道赢得客户,可以有效地定义租赁企业的风险范围。
最后,要建立规范、有弹性的业务流程、IT系统和管理体系可以帮助提升企业的业务处理速度,提高客户端的透明度和可预判性,最终提高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满意度。
总之,从市场、产品、流程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变将是租赁业转型的根本。